殘垣斷壁中的聯(lián)想--讀《南京名人舊居》
許多地方都因名人曾經(jīng)居住過而成為今天人們瞻仰、觀光的圣地,如杜甫草堂、南陽諸葛廬,而許多大院也曾因主人生前的顯赫和獨特、別致的建筑風格受到今人的關注,像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都成為了當今旅游中的人文風景。
位于南京大學校園內(nèi)的何應欽公館 蘇克勤 /攝影
而十朝古都的南京呢?南京自古繁華、人煙阜盛,佳山秀水,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與濃郁的人文色彩是幾代帝王與許多名人向往的地方。在中國人的傳統(tǒng)觀念中,大至王朝都城的選址,小到房家屋舍的建造,人們都相信地脈、地氣,如是風水寶地能使帝王的統(tǒng)治千秋萬代,小民則能子孫繁衍、后輩出息。所以許多帝王、很多名人都想在一團紫氣罩著的南京生活居住,他們紛紛在這里建造能體現(xiàn)他們身份、價值與信念的或是恢宏的宮殿,或是豪華的別墅、或是深山中一屋舍,或是靜謐處一院落……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耗費名人心思的舊居或許風光不再,“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物是人非;或許已成殘垣斷壁,但是在這些“散落在大街小巷的流年碎影”中卻能翻檢出許多耐人尋味的故事,仔細搜尋也能見到在這里生活過的名人身影。他們在這里上演著一幕幕悲劇、喜劇、情感劇、倫理劇……正是這些存在或已毀棄的建筑卻見證了南京的風雨滄桑,構成了南京厚重的文化內(nèi)涵,也正是這一處處的名人舊居為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涂抹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望著當年曾輝煌的建筑而今已成殘垣斷壁,怎不讓人浮想聯(lián)翩呢?
位于小粉橋1號的拉貝故居 蘇克勤 /攝影
姚堅先生為這本書作后記,題目是《另一種“史書”》,讀完此書,頗有同感。在書中能讀到許多鮮活的歷史:作者以南京這一城市為藍本,以南京名人舊居為頁面,每頁記錄著歷史中曾經(jīng)發(fā)生的較有影響的人與事,徜徉其中,其情感的波瀾使人難以平靜。
位于南捕廳的甘家大院 蘇克勤 /攝影
南京城南有名的甘家大院“最盛時有房300余間,對外一直宣稱九十九間半?!逼渲械木売煽煞从吵龇饨▽V平y(tǒng)治對人們生活所產(chǎn)生的影響。按照清朝皇律,皇帝是天子,他的行宮只建9999間,王公大臣只能建999間,而民間住宅造物不得超過100間,建造甘家大院的甘熙曾在京為官,自然深諳此道。若太過宣揚自己,其結局會從有著“江南巨富”之稱的沈萬三身上看到,沈萬三非常富有而又不知遮掩,于是受到明皇帝朱元璋的注意甚至嫉妒,“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上的一切都是帝王的,包括財富、意志甚至三妻四妾都要凌駕于所有人之上。,封建統(tǒng)治者可以壓倒一切。沈萬三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有點不自量力,導致他人生的悲劇下場。正如一位歷史學家總結的:中國歷史就是一部帝王史。也可以看出中國人內(nèi)斂、含蓄的性格特征是有一定歷史淵源的。
位于南京大學南苑的孫中山舊居 蘇克勤 /攝影
駐足于梅園新村30號,周恩來、鄧穎超當年在南京的居住地,也是他們的辦公室,室內(nèi)陳設簡陋,而當年在這庭院的四周還有特務的日夜監(jiān)視,就在這樣惡劣的環(huán)境下,兩位革命的伴侶在此嘔心瀝血,為民族與祖國的命運憂嘆,置安危與性命于不顧。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蔣介石與宋美齡夫婦在南京的居所。蔣宋在南京有著數(shù)處豪華公館如被譽為“遠東第一別墅的美齡宮”,從選址到設計都堪稱一流,整個工程耗資巨大。還有湯山別墅、憩廬等都見證了蔣宋在生活上的侈靡。他們在這比皇宮更要現(xiàn)代的建筑(多為中西合璧式)中,做著玩天下于股掌中的美夢,不惜代價殺害了無數(shù)的為革命而奔波的有志之士,分裂黨,危害祖國與人民。兩相對照也可看出共產(chǎn)黨與國民黨兩黨在生活作風、思想作風、政治作風的不同:一則為普天下大眾著想;一則為一己之私利,置多數(shù)人的生命于不顧。“多行不義必自斃”,蔣介石及其黨羽撤出“六朝繁華地”的南京時,灰溜溜如喪家之犬,令人可悲可嘆。
傅厚崗4號的徐悲鴻故居 蘇克勤 /攝影
觀鄭和故居可以了解我國悠久而發(fā)達的航海業(yè)歷史,會使我們的驕傲之情油然而生。站在
位于東瓜圃橋12號的石瑛公館 蘇克勤 /攝影
曾經(jīng)在南京大學讀書三年,后來也多次來南大辦事,從南大校園內(nèi)的何應欽、賽珍珠故居前走過,也僅僅覺得他們只是一座建筑而已,并沒有過多的聯(lián)想,而今通過閱讀蘇、
位于中山陵園內(nèi)的林森主席的舊居桂林石屋 蘇克勤 /攝影
可是,隨著現(xiàn)代城市的建設,這些舊居又能存在多久呢?一夜間也許就會轟然倒塌,白先勇先生回南京還能在其生活過的舊居中思舊、嘆息、感傷,憶起當年的時光,而對那些已遭毀壞的建筑呢?曾經(jīng)在這里居住過的名人或者是名人的后裔對此又會有著怎樣的情懷呢?撤掉一座建筑,就流失了很多文化,也埋葬了很多人的夢,這應該引起建筑學家、城市規(guī)劃的領導、一些當政者的深思??!
下關港口前汪精衛(wèi)辦公樓兼舊居 蘇克勤 /攝影
若干年后,我們的子孫后代,想要覓到南京名人舊居的模樣,恐怕也只能靠紙上的描述與前人拍下的圖片了,具有遠見卓識的南京鼓樓文化局,讓后人還能看到這些漸行漸遠的風景,能喚起人們縷縷的回憶,想起當年的那屋、那人、那事,可謂功莫大焉!
編輯:xuan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