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推進低碳住宅開發建設 促進經濟結構調整的建議
兩會人大代表、河南建業集團胡葆森兩會提案
近年來,隨著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逐年增加,全球氣候持續變暖,已經嚴重危及全人類的生存。在2009年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領導人大會上,我國政府向全世界莊嚴承諾“到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這既體現出中國負責任大國的風范,也符合中央政府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推動低碳經濟發展的戰略決策,但實現這一承諾我們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根據哥本哈根會議公布的全球30大溫室氣體排放國排行榜,我國碳排放量位居全球首位,占世界總排放量的19.12%。因此,調整經濟結構、促進增長方式轉變、實踐科學發展觀將是我們新時期發展的必然選擇。
當前,我國正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城鎮住宅的大量建設將會消耗各類資源,建設和使用過程中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有關數據顯示,全球房地產建筑業的能耗占到終端能耗的40%左右,因而有效控制房地產建筑業能耗,對于降低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起到顯著作用。同時,房地產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產業鏈長,以節能環保的理念發展房地產業,加快低碳居住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低碳住宅,將帶動其關聯產業按照節能環保的要求研發相關產品,形成多個產業共走節能環保的發展道路。但現階段,低碳住宅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雖然在行業內發展低碳住宅的呼聲很高,但由于我國城鎮住宅各種配套體系的建設缺乏嚴格的約束性碳排放標準,開發企業在低碳住宅開發方面缺乏明確的依據,創新力度不足;同時,消費者對低碳住宅的認識不清晰,心存疑慮,對低碳住宅接受度較低;此外,隨著低碳住宅科技含量和對節能減排要求的不斷提高,對建筑設計、建筑施工、建筑材料等方面的要求更加精細、更加嚴格,大大增加了項目的開發難度和風險,使得開發企業難于控制成本。有鑒于此,建議采取以下措施推進我國低碳住宅的開發建設,促進經濟結構的調整:
一、盡快研究和建立建筑領域的低碳標準和碳排放指標。目前,我國《住宅性能評定技術標準》(“三A標準”)和《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三星標準”)中,均沒有對建筑物的碳排放指標作出相應的要求。因此,建議優化原有標準,并在此基礎上明確低碳住宅建設標準,讓行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為低碳住宅的大規模開發建設創造有利的條件,從而使房地產行業在調整我國經濟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中發揮應有的作用。
二、盡快樹立低碳住宅的全國樣板工程。在全國范圍內,選擇部分實力強、信譽好的品牌房地產企業作為低碳住宅研發的示范性企業,鼓勵企業大膽創新、充分運用住宅科技成果,提升居住的舒適性,降低住宅的能耗,建造出可在全國范圍推廣的低碳住宅樣板小區,充分發揮其示范作用,從而帶動我國低碳住宅開發建設的全面推廣。
三、加大對低碳住宅開發項目的政策扶持力度。建議對符合標準的低碳住宅項目,在稅收、行政審批及土地出讓等方面提供政策扶持,并適當予以財政補貼,鼓勵支持開發企業參與低碳住宅的開發建設,加大低碳住宅在全國的推廣力度。
四、加大政府宣傳的廣度和力度,給予低碳住宅消費的政策優惠,引導消費意識的轉變。加大低碳住宅的節能宣傳,使消費者逐步認識到低碳住宅的節能環保效益,認識到低碳住宅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認識到對于建立和諧社會的重要意義,并逐步認同和接受。同時,對符合低碳排放標準的項目,可以考慮出臺減免契稅等支持低碳住宅消費的政策,鼓勵消費者購買低碳住宅,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低碳住宅消費潮流。
五、大力促進相關產業發展,進一步完善低碳住宅產業鏈。出臺相關措施鼓勵建材、家電、供熱等行業加大科技研發力度,構建以低碳經濟為特征的低碳居住體系,為低碳住宅開發建設提供配套產業支撐,帶動多個關聯產業共同走節能環保的發展道路,將低碳經濟培育成我國新的經濟增長點,為人類文明與進步做出貢獻。
建議人:胡葆森
二○一○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