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懋華:云南可利用物聯網種花卉搞養殖
“云南可以利用物聯網發展花卉種植、養殖業,也可以借此發展遠程冷儲運輸。”6月16日,蒞臨云南科學大講壇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著名農業工程、電子與信息化工程專家汪懋華為云南如何發展現代農業支招。
利用物聯網種花卉搞養殖
年近八旬的汪懋華院士是國內首屈一指的物聯網專家,他說,“物聯網”已成為全球矚目的關鍵詞,被業界廣泛認為是繼計算機與互聯網后的又一次信息化浪潮,美國、歐盟、中國對此都非常重視。針對云南的特有環境,在物聯網時代可以考慮發展種植業養殖業等現代農業。
通過物聯網可以控制花卉種植的溫度、濕度、肥料、農藥,更科學地發展溫室園藝產業。同樣,物聯網技術也可以應用到養殖業中。以飼養奶牛為例,奶牛產奶量、產奶品質、投放飼料等參數都可以在物聯網平臺上體現。除此之外,還可以借此技術發展遠程冷儲運輸,讓云南鮮花等農產品行銷外地。
工程科技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新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工程科技創新腳步的加快將進一步提升現代農業的裝備水平,用工業化的思維引領現代農業的發展是一個新的趨勢。汪懋華院士說,農業工程科技的創新,將更緊密地與農業生物、資源、環境、經濟、社會等方面的專家攜手,大力推進農業工程與農藝、管理學科的結合,改變農業的生產方式,建立“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目前工程科技創新在推進農機、農藝協調發展;農業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農用土地管理;鹽堿地開發與利用;除草、施肥等田間作業管理過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以云南為例,山地面積雖然占很大比重,但是依靠農業工程科技的創新,依然可以在地勢較平坦的地區提高糧食產量,確保糧食安全。依靠工程科技還可以在山區發展立體農業。
現代工業裝備與信息科技將為農業功能的拓展提供有力支撐。探索以綠色、智能、可持續為特征的農業工程科技創新,建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是實現“減少農民,才能富裕農民”戰略的必由之路。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
云南省第一個以濕地命名的保護區
高原出平湖,難能可貴,于是人們習慣性地把這些大湖大河稱為“海”。知名的麗江拉市海,不是海卻有比海景還要美的海景。【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