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開拓生態園林之路
深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短短30年,深圳從一個不到兩萬人口的邊陲小鎮,變身為現代化的國際大都市,創造了世界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今天,在建設更高水平的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偉大進程中,深圳再一次發揮了先行先試的排頭兵作用。
在城市的超常規發展過程中,深圳市委、市政府始終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以建設現代化、國際化先進城市為目標,積極探索新興城市發展之路,堅定不移地把生態環境建設擺在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突出位置。2006年,深圳市被原建設部授予了“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示范市”稱號,同時也承擔著探索完善生態園林城市創建機制和體系的重任。深圳市從此踏上了新的起點,邁開了新的步伐。多年來,按照《深圳市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工作方案》,深圳市不斷加強組織領導、搶抓機遇、加大投入,交出了一份漂亮答卷。
優化空間布局引領綠色發展
深圳市在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努力實現城市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人居環境的持續改善。
(一)多核—組團式的空間結構,形成了可持續發展的格局。在城市規劃中,深圳市更加尊重城市自然地貌,保護城市山形水系,科學布局城市的各功能組團,逐步構建起了“三軸兩帶”,包括5大分區11個組團的軸帶組團式空間格局,較好地避免了城市的無序蔓延。同時,將濱海城市特點和亞熱帶城市風貌有機整合,構建出特色鮮明的城市分區,形成了自然與城市和諧交融的多中心帶狀山海城市形態。
(二)高標準的生態控制,奠定了生態安全的堅實基礎。2005年,深圳市創造性地劃定了基本生態控制線,將974平方公里的土地劃入基本生態控制線,設為禁建區,將約150平方公里土地劃為發展預留用地,設為限建區,并定期通過衛星進行監測和管理,維護了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連續性,保障了城市基本生態安全,保證了未來發展空間,實踐了緊約束條件下的發展之路。
(三)完善綠地系統規劃,合理配置城市的綠色空間。2001年,原建設部將深圳作為綠地系統規劃試點城市。深圳市創新綠地系統規劃思路,編制了新的《深圳市綠地系統規劃(2004~2020)》和《深圳生態市建設規劃》、《深圳市生物多樣性保護規劃和實施計劃》、《深圳市生態風景林建設總體規劃》、《深圳市沿海濕地保護和恢復規劃》等一系列關于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的專項規劃,作為城市生態保護和建設的行動綱領。此外,深圳市注重加強公園綠地中的應急避險場所建設,2010年出臺了《深圳市應急避難場所專項規劃(2010~2020)》,相繼建成了蓮花山公園、荔枝公園等中心避險場。
(四)不斷優化產業布局,促進了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深圳市加快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構建高效低耗的現代產業體系,進一步合理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空間,推動城市轉型發展。2010年,深圳高新技術、金融、物流和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到了GDP比重的60%以上。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城市設計優化國際工作坊深圳成功召開
2018年5月3日至4日,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城市設計優化國際工作坊在深超總基地城市展廳召開,標志著深超總基地的開發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詳細】
充滿綠意——深圳北站商務區城市設計
在Mecanooarchitecten的設計中,十二座塔樓高聳入云,立體的人行網絡遍布其中,配以美麗蔥郁的城市公園,賦予了深圳北站商務區獨特的魅力。這次開發與深圳北站以及地鐵站整合在一起,包括辦公,零售,公寓和酒店等功能,總建筑【詳細】
深圳當代藝術館及城市規劃展覽館
項目名稱:深圳當代藝術館及城市規劃展覽館【詳細】
深圳基本形成健康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人在城中,城在林中。在深圳,自然與都市共存,共享著這片繁榮的棲息地。截至2015年底,深圳林地面積為6.8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40.92%,占全市國土面積的34.76%,各項森林資源和生態指標均位列國內大中城市前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