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訪談
日本專家曾驚嘆造園速度
珠江公園設計師透露,三期工程今年動工,將補充市民活動空間
珠江公園的主要設計人員之一、高級工程師陶曉輝是廣州園林建筑規(guī)劃設計院的副院長。陶曉輝說,珠江公園當年從設計到建成只花了5- 6年的時間,日本的專家看到成果之后,根本就不相信可以在如此短時間內(nèi),建成這樣一個精品。
水田中造山造林造溪澗
陶曉輝介紹,珠江公園大約在1995年就開始規(guī)劃設計了,當時預見到珠江新城會成為一個人居建筑密度很大的區(qū)域,因此就確立了以植物造景為主的思路。
嶺南園林注重自然,注重根據(jù)自然地形進行造景,但是陶曉輝透露,目前這個貌似在小山頭上種植花草樹木形成的公園,最初實際是一片水稻田,一棵樹都沒有。由于排水規(guī)范的要求和需要,必須要對其進行抬高,所以眼前看似自然起伏的山坡都是人造的。園內(nèi)的溪澗也是人工設計的。“看上去好像是真的一樣,實際是我們極力模仿自然的結(jié)果。我們是要盡量做到雖由人造、宛若天開。”陶曉輝說。
陶曉輝表示,珠江公園雖然因為嶺南特色而出名,但是它從設計到建造成型只花了5-6年的時間,這個速度當時也令國內(nèi)外的業(yè)界驚嘆不已。“公園在2000年建成,日本有園林專家過來參觀,我們說是五六年前開始搞的,他根本就不相信能夠在這么短時間內(nèi),打造出一個有如此高質(zhì)量效果的公園。”
嶺南園林精華在蔭棚區(qū)
珠江公園的嶺南味到底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陶曉輝介紹,最主要是它在布局上成熟地運用了嶺南園林的手法,而且處處都體現(xiàn)了嶺南兼容并蓄的嶺南文化特色。
陶曉輝說,嶺南園林能自成一派,是因為地緣以及社會文化的關(guān)系,使得嶺南文化具有兼容并蓄的特點。從小的方面說,公園采用大量的嶺南本土植物,用嶺南園林的借景、障景等手法細膩布局成景。從大的方面來說,在應用這些手法和材料的同時又巧妙自然地融入西方的元素。“比如最能體現(xiàn)嶺南特色的建筑方面,一看就有嶺南民居的特點,通透、輕巧,但是實際上借鑒了民居的特點也吸收了江浙和西方的一些元素。”
陶曉輝解釋,最能體現(xiàn)嶺南特色的符號是建筑,但是最能體現(xiàn)嶺南園林精華的區(qū)域在蔭棚區(qū)。他說,嶺南園林最初也是私家園林,其特點主要以庭院的方式來體現(xiàn)。因此公園內(nèi)真正的精華部分在蔭棚區(qū),真正做到了在一個狹小的空間內(nèi)做到步移景異的效果。
三期工程將補充市民活動空間
“這個公園最大的遺憾是沒有足夠的公共空間供人們活動。這方面的遺憾將在三期工程中得到彌補。”陶曉輝介紹。
今年準備動工的三期工程,正是此前舉辦中國第四屆園林博覽會的場地,占地約81763平方米。三期工程主要建設內(nèi)容有西門入口服務區(qū)、嶺南園林藝術(shù)展示區(qū)、文化娛樂區(qū)、康體活動區(qū)、兒童老人活動區(qū)5個景點。
記者查閱正在公示的規(guī)劃圖上看到,公園的西北部有5個網(wǎng)球場和一個游泳池,除了新開西門之外,還增加了北部的次入口。目前公園的西北角和三期連接通道附近有專門的老年人和兒童的活動區(qū),以及專門設置的非機動車停車場,使得公園顯得非常人性化。
花城廣場設計者揭秘:
為亞運服務花城廣場棄嶺南元素
比拼嶺南特色,廣州“城市客廳”花城廣場不敵“默默無聞”的珠江公園,令不少市民覺得意外。設計者解釋,花城廣場的規(guī)劃方案經(jīng)過多次修改,很多體現(xiàn)嶺南文化的元素最終被舍棄,以便服務于亞運會。
花城廣場設計者之一、廣州園林建筑規(guī)劃設計院設計三所所長劉勇介紹,該廣場從2006年規(guī)劃設計之初,便對廣州的歷史文化、城市空間變化進行了全面梳理,將其主題確定為“2786”。因為到2786年,廣州將迎來建城3000年的輝煌,這一主題寄托和蘊含了設計者繼承歷史、把握現(xiàn)在、面向未來的設計主旨思想理念。
劉勇說,說嶺南園林必談嶺南文化,說嶺南文化必談廣府文化,而廣府文化的精髓就是包容、中西交融,所以在“2786”的理念框架下,他們確立了“南風頌金穗、盛景耀羊城”的主題。南風所代表的,既是廣州的地理位置,也表達了廣州改革、開拓、開放的精神內(nèi)涵。具體符號表現(xiàn)上,專門將“雕塑規(guī)劃”作為六大子系統(tǒng)之一。其中在靠近黃埔大道的北面主入口設計了一面景墻,上書“廣迎天下客匯聚四海英”,在各個地下入口,也設置雕塑景墻以展示城市歷史片段。在噴泉廣場的位置規(guī)劃了“南風”雕塑,寓意廣州城市的騰飛。同時在海心沙的北部入口處布置一塊海珠石,上書“為先”和“珠石安瀾”。而整個海心沙的規(guī)劃最初是一個“綠色方舟”和“海納百川”的概念,臨水有一大片的綠色草地作為市民廣場,讓廣州市民感受到濱海和濱河的感覺。
但劉勇表示,后來由于要考慮亞運會開幕式在海心沙舉行,因此不僅海心沙的規(guī)劃全部改變,而且花城廣場的整個規(guī)劃設計也做了非常大的調(diào)整,將其安全性和疏散功能進行了強化,上面的那些文化元素沒有實現(xiàn)。“我并不是說調(diào)整之后就不好,這是一個取舍的問題。”劉勇表示。
評委點評
珠江公園有意境花城廣場爭議大
珠江公園PK掉花城廣場奪魁,在園林界內(nèi)部怎么看?評委們的意見是怎么樣的?對此,南都記者采訪了此次活動的評委之一、廣州普邦園林設計院院長譚文廣。譚文廣表示,珠江公園有些景點很有意境,而花城廣場雖有特色,但爭議很大。
譚文廣說,珠江公園的好其實業(yè)界早就有一致的看法。在他看來,珠江公園使用的花草樹木非常多,而且基本都是嶺南本土植物,配以東南亞的植物,這本身就是嶺南特色之一。而且整個空間布局非常有章法,功能性也比較強。廣州這個多日曬的地方,不論人什么時候進去這個公園都不會曬,好像一個大觀園一樣。而其建筑的設計、石材、木材的使用等都非常有特色,既體現(xiàn)了嶺南文化特點又有創(chuàng)新。更難得的是,有一些景點的設置還很有意境“在蔭棚區(qū),書法家陳景舒先生的字‘醉綠’,和那個地方的布景顯得渾然一體。”
對于花城廣場的失金摘銀,譚文廣表示,花城廣場的好大家確實都看到了。但是也有一些遺憾,使得花城廣場還有比較大的爭議。譚文廣說,首先,花城廣場作為廣場就有廣場的特性,而不可能像公園一樣處處都能遮陰,土層條件也沒有做好,有些樹的長勢不好。其在造園藝術(shù)上也是經(jīng)過很多次的修改,最終為了趕工也沒有太多時間去完善,在章法上也比不上珠江公園。
“花城廣場在晚上去效果會好很多,白天去就差一點了。只能說花城廣場很有特色,很新。但是還是不太完善,這主要是因為當時時間太倉促造成的。今后還需要繼續(xù)完善。”譚文廣說。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