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花正艷
上個世紀50年代,著名文學(xué)家郭沫若先生寫了一本名為《百花齊放》的詩集。郭先生以一百種花卉入詩,澳門的鳳凰花列入其中:“我們是大喬木,原名叫攀霞拿,種在澳門鳳凰山上,故名鳳凰花……”在他的筆下,鳳凰花美輪美奐:“花枝滿頭……高攀著云霞?;ü谖灏?,面紅背黃……清晨迎風(fēng)暢開,你看,天上地下真?zhèn)€是緋紅一片。”
鳳凰木,原產(chǎn)于非洲的馬達加斯加,最早把鳳凰木移植到澳門的是葡萄牙人,鳳凰木栽在澳門的鳳凰山上,也即現(xiàn)在的白鴿巢公園。時過境遷,在白鴿巢,現(xiàn)在,人們難以見到鳳凰木的子孫輩,然而要想見見它的祖公祖婆則絕對有機會。從公園大門進去,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一株樹齡最長的鳳凰木。傘狀樹冠,樹冠的覆蓋圈,簡單目測,直徑少說也有十四五米,而看它的胸徑,一個人伸開雙臂摟抱,絕對還差那么一大截。眼下正是鳳凰花盛開時節(jié),鳳凰花在輕風(fēng)中緩緩搖曳。盡管有驕陽高照,然而周邊樹高葉密,經(jīng)過過濾的海風(fēng)徐徐吹來,少了狂燥,多了涼爽。
澳門土地狹窄,沒有辦法一下劈出幾千畝土地來建座鳳凰木園。然而聰明的澳門園林綠化者借助街道短小的特點,栽植出鳳凰花的嬌艷色彩。有的一條街植上鳳凰木,有的干脆只植一二株。鳳凰花開時節(jié),并不遜色于當(dāng)年白居易筆下的洛陽城中牡丹盛開時“千片赤英霞爛爛,百枝絳點燈煌煌”的景象。人們要想享受熱烈,就走上“霞爛爛”“燈煌煌”的街頭,張開你的雙臂,拍下你的狂歡,留下你的喜悅。你要想享受清靜,那就走進二龍喉公園或水塘公園,在“綠肥”中挑“紅瘦”,或者手拂鳳凰花枝,來張人面鳳凰花相映紅的倩照;當(dāng)你的腳尖輕輕地碰碰灑落在地面上的鳳凰花瓣時,弱水三千,一瓢足矣的感覺一定會油然而生。
最新評論: |
中國風(fēng)景園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