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網(wǎng)站和微博曝出:昆明市擬對滇池流域2920平方公里范圍的五華、盤龍、官渡、呈貢、晉寧等6個縣區(qū)的酒店、旅社入住者,按每人每天10元的標準,開征滇池生態(tài)資源保護費。據(jù)悉,上述收費計劃目前正在報請有關方面審核通過。(8月5日中國新聞網(wǎng))
此舉除了招來網(wǎng)民集體的吐槽外,更是引發(fā)了專家對這種稅收的質(zhì)疑。不論是酒店還是旅社,他們都已向政府部門交納過各種稅收,而這種稅收的真實來源,不言而喻就是從入住者口袋中掏出來,那開出來的入住發(fā)票即是明證。再度向消費者征收生態(tài)資源保護費,無疑有重復收稅之嫌。
網(wǎng)友算了一筆賬:來自昆明旅游局的數(shù)據(jù)顯示,昆明2011年接待海內(nèi)外游客首超4000萬人次,按每人次在昆明停留三天計算,則一年就高達12億。這么一筆龐大的收入,能否得到合理使用也是全國網(wǎng)民所擔心的事情,并由此質(zhì)疑滇池幾十年來一直很臟,每年投入的治理經(jīng)費的使用情況也成了滇池之水,渾沌不清,惡臭難聞。
本來滇池收稅,網(wǎng)友有情緒者大抵不去旅游即可,然而,此次民意卻集體表達了深沉的憂思,顯然,必須鄭重以待,研究其間的心路歷程,相應采取措施,不可使政策逆民意而動。
從新聞后面的留言,可以清晰看到,對政府以往經(jīng)費使用的不透明情況,網(wǎng)民是極為不滿,同時,更為擔心的是,昆明此例一開,將來空氣使用費只怕也將登場。早在此前,河南就有地方政府收了雨水費,更有某地方悍然宣布太陽能、風能國有,并以此為收費依據(jù),諸多事件使得國人深感壓力。這種挾天以盤剝百姓之事,委實刺激了眾多百姓的痛感神經(jīng)。所以,對昆明資源保護費的集體抗議,即是對地方政府動輒代天收費的恐懼。
無疑,地方政府此種思維實有檢討的必要,所謂綠林好漢的作法顯然不適用于法制社會,一句“此樹是我栽,此路是我開,要從此路過,留下買路錢”的作法,貽害了中國千年,并進而形成了綠林文化、響馬文化、黑幫精神。來昆明即要每天交10元,豈不是綠林文化的復活?中國要談復興指數(shù),地方政府要談發(fā)展,如果不從政府的執(zhí)政思維中殲滅綠林思維、改造響馬作風,顯然很難完成復興指數(shù)余下的38%,地方政府除了GDP上去,但民眾的幸福感、社會和諧度只怕將成稀缺物。
面臨環(huán)保困局,除了將犀利的目光盯緊百姓口袋外,首先應切斷污染源,對飽受民眾詬議的工廠尤其要拆遷,其次,當環(huán)境持續(xù)惡化時,如果確認是游客帶來的危害,則應加強游客管理或者封閉一段時間,以等待生態(tài)之恢復。如果只是以治污為名行收費之實,除了能在精神上遙接沙皇時代的爐灶稅外,反將導致天下游客的集體抵制,則昆明的旅游經(jīng)濟也就此壽終正寢了。
翻閱歷史可知,1915年袁世凱復辟,蔡鍔將軍決定護國討袁,然而,卻沒有軍費。在這種歷史關頭,當時的領袖們都沒有想過向百姓伸手,而是另想辦法克服困難,于12月25日,通令全國,“以一隅而為天下先”,率先護國討袁。
參照歷史,對比現(xiàn)在,昆明此番欲為天下先,卻具有了反面教材的意味,地方政府無疑需要反思。因為游客所買的景點門票,游客的吃住飲,其實都已納過稅的,所以,再設計抽血式的稅收管道,不論是以天的名義還是以地的名義,注定只能留下尷尬的名聲。
當前全國務地在發(fā)展中,幾乎都面臨一定的財政困難,但除了向民眾伸手之下下策外,更應健全財稅體制,加強現(xiàn)有資金的使用與監(jiān)管,坦誠回應民眾曬賬本的呼聲。在此基礎上再議稅收的開源,才具有合法色彩,不然,即使上升為地方法規(guī),也擺脫不了綠林幫派的色彩。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