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鐘鼓樓廣場拆遷引懷舊潮
“趁著它還沒被拆掉,趕快拍點兒照片,留作紀念。”1月22日,一位在北京鐘樓灣胡同邊走邊拍的女大學生說。北京鐘鼓樓廣場即將被拆遷改造的消息,引發(fā)北京市民和諸多網(wǎng)友的關注,與此同時,老北京照片在網(wǎng)上的轉發(fā)量也急劇上升,有的甚至被轉發(fā)數(shù)千次。博友們更是發(fā)微博表示要去胡同深處拍照片,給自己留點兒念想。
走在曲折的胡同里,灰墻紅門、舊磚墻上柔和的陽光、遛狗的老人、各式各樣的小店……每一幅景象似乎都在述說著老北京的靜謐與安詳。在鐘樓與鼓樓之間的那片廣場上,下棋嘮嗑的大爺們、悠閑地打牌的大叔們、圍成一圈踢毽子的年輕人、站在風地里的剃頭匠……一想到這種寧靜、祥和、平靜、相互陪伴的生活就要遠去,很多人心中依依不舍。
從晨鐘暮鼓到文化象征
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的北京鐘鼓樓,坐落于北京南北中軸線北端,其殿堂式的建筑,雄偉壯觀,雕梁畫柱間蘊藏著歷史的記憶。
北京的鐘鼓樓最初是作為明、清都城的報時中心。在古代,鼓樓置鼓,鐘樓懸鐘,晨鐘暮鼓,循律韻通。它為昔日文武百官上朝,百姓的勞作生息、生活起居提供了重要的時間參考。
隨著時代的變遷,鐘鼓樓的功能在不斷發(fā)生變化。1924年,清朝最后一個皇帝溥儀離開紫禁城后,鐘鼓樓便失去了報時功能。民國十四年(1925年)在鼓樓成立了“京兆通俗教育觀”,其功能開始向民眾教育轉變。1987年,鼓樓對外開放;1989年,鐘樓開始接待游客參觀;1996年,鐘鼓樓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鐘鼓樓與周邊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區(qū)成為古都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大量的人文歷史信息,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民俗文化特征,具有獨特的“老北京”象征意義。
拆與不拆眾說紛紜
據(jù)記者了解,最近這些天,在鐘鼓樓廣場和胡同里,人們談論的大部分是拆遷的話題。正在收拾紙箱子的77歲的郭奶奶說:“我是老黨員,我在這兒住了60年,確實有感情,但只要補償合適,我們響應政府的政策,政府讓咱搬,咱就搬,住哪兒都是住,都照著一個太陽。”
一名正在上大三的女學生說:“我們家世世代代都住在這兒,我爸爸、我爺爺都出生在這個胡同里,我們對胡同有感情,覺得它作為一種文化形式應該被保留。我們不希望拆這片胡同,拆了又修假的,哪有原先的好?其實沒必要拆,只要對我們的居住條件進行改善,對大雜院進行整治就行了。”
著名建筑評論家方振寧在談到鐘鼓樓廣場拆遷問題時表示:“我進行了實地調查,鐘樓灣胡同的居住條件差,是應該進行整治,但如何整治是關鍵。我認為,一應調查產(chǎn)權;二應透明化,公示整治計劃,大眾有知情權;三應有相應的監(jiān)督機構。”
編輯:qij
相關閱讀
北京花卉市場疏解搬遷現(xiàn)狀調查
從去年開始,北京花鄉(xiāng)花卉產(chǎn)業(yè)園、盛芳國際花卉總部基地、北京四環(huán)花木中心(四環(huán)花海花卉市場)、九州卉通花卉市場、花香源花木場、神天龍園藝場、金奇樹花卉市場等大型花卉市場相繼關停,商戶們的最終去向成為花卉從【詳細】
北京: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啟動建設
占地16000畝的南苑森林濕地公園今年將啟動建設。記者從今天上午召開的豐臺【詳細】
北京環(huán)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
據(jù)媒體5月7日報道,知情人士稱北京環(huán)球主題公園開發(fā)商在看到上海迪士尼樂園取得的成功后,決定將北京環(huán)球主題公園預算增加一倍至65億美元。【詳細】
北京4萬余株古樹將全部GPS定位
去年底,北京市組織開展新一輪古樹名木資源調查工作,調查范圍包括16區(qū)以及11個市屬公園、林場,預計5月底調查工作將全部完成,6月開始為古樹名木換發(fā)新版【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