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輝東:為什么要在洞庭湖湖口筑壩
四、在洞庭湖湖口筑壩和松滋口上游長江大拐彎處的洋溪興建無壩引水工程與人工運河,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洞庭湖枯水期缺水的問題。
2009年11月12日,本文作者應約在《湖南經濟報》發(fā)表過一篇題為《一個謀劃試解洞庭湖缺水》的文章。三峽水庫以下100公里長江大拐彎處的枝城洋溪,蘆家河江心有一塊巨石叫鄂腦石,將長江水道分為左右二槽,洋溪街到松滋縣小南海擋有一座小山,適宜開鑿類似都江堰的寶瓶口水道,若能在此興建一個無壩引水工程與相距20公里的松滋河相連,三峽水庫下泄的清水就能夠自流到洞庭湖,不僅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洞庭湖枯水期缺水的問題,而且能夠使洞庭湖平原出現一幅比“八百里洞庭”更加浩浩湯湯、橫無際涯的美好圖景,一定能夠與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國”競相爭輝。由此可見,在松滋口上游長江大拐彎處的洋溪興建無壩引水工程與人工運河,能夠從根本上解決洞庭湖枯水期缺水的問題。如果不在洞庭湖湖口筑壩,高于長江的洞庭湖水還是會白白流走。洞庭湖多年平均入湖徑流總量為3018億立方米,其中松滋、太平、藕池、調弦四口來水1119億立方米,占入湖總量的37%。在長江之水難以從四口流入洞庭湖的現狀面前,如果只在洞庭湖湖口筑壩,而不引入三峽水庫下泄的適量清水進入洞庭湖,洞庭湖枯水期缺水的問題還是難以解決。
五、世界第三大河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交匯的城陵磯興建洞庭湖岳陽綜合樞紐工程,這個樞紐綜合功能的最大限度發(fā)揮,必能像都江堰、靈渠、三峽水庫一樣成為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跡。
在洞庭湖以上的長江流域以及湘江與漓江交匯處,中國人修建的都江堰、靈渠和三峽水庫,堪稱世界奇跡。都江堰利用獨特的地質地勢和水文條件修建無壩引水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水旱無憂的天府之國。靈渠利用興安城東南2公里處的分水塘筑壩并挖通太史廟山,通過分水鏵嘴將湘水分為二股,一股以七分水量沿北渠流入湘水,另一股以三分水量沿南渠引入漓水,溝通長江與珠江水系的湘桂運河直到20世紀中期湘桂鐵路通行后還在運用。若在世界第三大河與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交匯的三江口所在地城陵磯興建岳陽綜合樞紐工程,這個樞紐綜合功能的最大限度發(fā)揮,必能像都江堰、靈渠、三峽水庫一樣成為世界水利史上的一大奇跡。
六、洞庭湖岳陽綜合樞紐勘察設計還有些相關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洞庭湖岳陽綜合樞紐選址在東洞庭湖出口河段,即君山至城陵磯長約15.8公里水道,設計正常蓄水位25米,相應總庫容30.3億立方米,枯期最低調控水位22.5米,相應庫容11.3億立方米,電站總裝機容量20萬千瓦,年枯水期發(fā)電量4.8億千瓦時。工程建成后將獲得15.3億立方米的調節(jié)庫容,增加洞庭湖水面積1500平方公里,使四水下游及湖區(qū)322公里航道達到三級以上標準,建三線3000噸級船閘,設計年通過能力1.5億噸。這個工程建成后,能改變“漲水為湖、退水為洲”的景象,對修復洞庭湖生態(tài)環(huán)境、發(fā)展航運、保障供水、改善灌溉、推進洞庭湖生態(tài)經濟區(qū)建設都將產生巨大作用。但是,勘察設計還有些相關問題需要進一步探討。
(1)城陵磯可能是天生地成筑壩的地方,但地質狀況還需進一步勘察,并應采取相應的防震工程措施。
城陵磯位于長江與洞庭湖交匯的右岸?!端涀ⅰ份d:“江之右岸有城陵山,山有故城”。由于磯頭濱臨江岸,成為兩面臨水的島磯,使三江口成為洞庭湖與長江的節(jié)點。由此可見,城陵磯有可能是天生地成筑壩的理想地方。但是,城陵磯地層為板溪群淺變質巖基底,處于湘江古斷裂帶上。湖南省地質研究所高級工程師童潛明在2011年第9期《國土資源導刊》發(fā)表題為《城陵磯不具備建樞紐工程地質條件》的文章認為:“據2009年湖南省地質調查院完成的1∶25萬岳陽市幅區(qū)調報告顯示:東為第四紀仍在活動的洪湖—湘陰斷裂,它是由大致平行的3條斷裂構成,從而使斷裂的一側上升隆出湖面,君山島即由此而成,故而東洞庭盆地的底部基巖是參差不齊的;西為第四紀也在活動的磚頭—漉湖斷裂。兩斷裂之間即廣興洲地塹。斷裂在第四紀的活動可以從歷史上發(fā)生的地震說明。據《中國地震裂度區(qū)劃工作報告》,本區(qū)屬于麻城—岳陽—寧鄉(xiāng)構造地震帶,沿此帶在湖南境內有臨湘、岳陽、湘陰、寧鄉(xiāng)地震群”。為慎重起見,對于城陵磯筑壩的地質狀況還需進一步勘察,若建壩必須采取相應的防震工程措施。
(2)洞庭湖湖口地區(qū)修建綜合樞紐與修建公路大橋、鐵路大橋應當統(tǒng)籌考慮。
在洞庭湖湖口地區(qū),己建洞庭湖大橋一座,公路和鐵路部門正準備各建一座大橋,加上岳陽綜合樞紐,在君山至城陵磯這個較小的水域建四個大的工程,既影響泄洪和水上運輸,也會增大投資,還會使岳陽樓風景區(qū)大剎風景。建議擬建的公路鐵路大橋合二為一,能否把公路鐵路水電綜合樞紐三者合而為一,也可以研究論證。
(3)綜合樞紐正常蓄水位再高一點更好。
擬建的岳陽綜合樞紐正常蓄水位25米,低于警戒線5.5米。東洞庭湖地區(qū)的地面高程一般為26—30米,其中君山、建新、錢糧湖等堤垸的地面高程一般為26—28米。若洞庭湖七里山水位抬高到26米(黃海高程),洞庭湖蓄水量可達44億立方米,水面積1730平方公里左右。為了有利于增加洞庭湖蓄水和便于航運,建議適當提高岳陽綜合樞紐正常蓄水位,可在25.5米、25.8米或26米三者之中選取。
編輯:zhao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