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腐朽為神奇:園博會場址的地理變遷(組圖)
2013-05-28 08:51:05 來源:科學時報 瀏覽次數(shù):
但園博園所在的永定河下游卻常年干旱,從蓮石湖向下到曉月湖之間的河段幾乎沒有自然水,只有在去年北京大暴雨后,這一河段才暫時地有些積水。
為了給園博園提供水源并增加水景,設計者通過土工膜、膨潤土防水毯等綜合減滲措施,將園博園東邊的永定河道打造成一個湖泊。記者在園博湖看到,為了預防洪水對湖泊綠化的影響,園博湖在3 年洪水水位以下以種植花卉、草地、水生植物為主,3 至5 年洪水水位以種植花灌木為主,5 至10 年洪水水位以種植小喬木為主,10 年洪水位以上則點綴大喬木。
建設園博湖時,建設者還特意留下了大面積的鄉(xiāng)土保留區(qū),保留區(qū)內只進行簡單平整,再把原來帶著草籽的土回填,確保植被的原生態(tài),以還原永定河的原生態(tài)特色。
對園區(qū)的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還體現(xiàn)在緊靠園博湖的濕地公園的設計上。記者順著河堤路走到園博園的東南角,在園博湖的西側,呈現(xiàn)出一大片濕地。
過去,這里也是砂石場,留下一個個巨大的砂石坑。如果將這些砂石坑直接填起來,再在上面修建園林或者其他建筑,不僅工作量大,而且成本高昂。于是,濕地公園就應運而生了。
建成的濕地公園總占地面積約35.5 公頃,其中包括復合填料床人工濕地28.1 公頃,表流濕地約1.3 公頃,景觀綠化5.3 公頃。目前,這片亞洲最大的潛流型人工濕地,擁有令人驚嘆的水體凈化能力。它可以憑借面積廣闊的復合填料床人工濕地和表流濕地,每天將8 萬立方米的近類再生水,轉化為除總氮含量超標外,所有指標均符合類地表水標準的凈水。
根據(jù)“流水不腐”的原則,在園博園、園博湖、濕地之間,水體在不間斷地交換。這些水可以進入園博湖,也可以輸往園博園的核心區(qū)供水景使用。而從園博園排出的雨水也會經(jīng)過濕地的凈化,再進入園博湖,最終匯入永定河水系之中。
由于永定河下游供水以再生水為主,所以無法滿足全河段的蓄水,為此,北京市在園博湖上游還建有門城湖、蓮石湖,在下游還建有曉月湖、宛平湖。而在這五個湖泊中,園博湖的地勢最低,因此蓄水能力也最強,達到1000萬立方米。
在王子健看來,由于海河流域缺水嚴重,使用再生水恢復河流的景觀,從現(xiàn)階段來看,是合理的、可行的。
因勢利導、因地制宜不但使園博湖成為自我循環(huán)的生態(tài)濕地型湖泊,也使它成為永定河的一顆明珠。
太行余脈托起永定塔
如果說園博園東南端的濕地宛若明珠鑲嵌在永定河畔,那么園博園西北端的鷹山則如一支巨臂托起園博會的標志建筑永定塔。
鷹山原名陰山嘴,地屬太行山余脈,地形高低起伏,錯落有致,高差52米,天然造就了一處懸崖、兩塊平川、六座山峰、七條溝壑。之所以叫陰山嘴,是因為它位于永定河南岸,同時形似張開的巨口。
這里原來是一片荒山,從1982年開始,電子工業(yè)部和豐臺區(qū)機關等單位到此山義務植樹造林,至1986年,已形成千畝片林,生長有近200種30萬株植物。同時林間還生活著松鼠、野兔、山雞等小動物。
1990年前后,陰山嘴森林公園改名為鷹山森林公園,據(jù)說是因為從西北邊的永定河大橋遠眺陰山嘴主峰,如雄鷹展翅惟妙惟肖。
記者沿山路而上,兩側喬木、灌木形態(tài)各異,十分茂密;登上山頂后西望馬鞍山,北望石景山,門城湖、蓮石湖、園博湖也盡在眼前。鷹山還是去往山西的京原鐵路穿越的第一個隧道,記者在山的東側看到“鷹山一號隧道”。
如今,鷹山已被納入園博園區(qū),園博會的標志性建筑永定塔也建在鷹山之巔。永定塔高69.7米,塔身為八角九層結構,是北京地區(qū)最高的遼金風格仿古高塔。作為仿古建筑,永定塔本身并不是像古代木塔那樣完全用木質材料、榫卯工藝構成,實際上它的內部主架是由混凝土澆筑而成的。
永定塔內設永定河歷史文化博物館,在塔的西側還有文昌閣和文源亭等周邊建筑,在鷹山山頂形成了高低錯落的古建筑群。這使曾經(jīng)是放生和定向越野場所的鷹山平添了古風古韻和人文氣質。
王興斌指出,園博會的選址有兩重意義:從文化角度看,它喚起了人們對母親河的回憶,盡管這回憶已消失許久;從生態(tài)角度看,在垃圾填埋場上建起的園林主題公園,是變廢為寶、生態(tài)改造的范例。
在北京有三條生態(tài)旅游帶,前兩條是長城和古運河,第三條就是永定河。由于永定河貫穿西南五區(qū),沿岸不但有自然奇觀,還有宛平城、盧溝橋、周口店猿人遺址等眾多人文景觀。利用這次園博會的機會,可以把北京西部的山林、濕地、古鎮(zhèn)串聯(lián)起來。這條生態(tài)旅游帶建成后不但可以吸引全世界的人們關注,也有助于這一地區(qū)的生態(tài)保護和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園博會既是園林建設,也是生態(tài)建設,更是文化建設。
鷹山山頂上的永定塔
編輯:lji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