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樹木遭蟲害會向鳥兒“求救”
資料圖片:金喉擬啄木鳥在給樹窩里的幼鳥喂食(2010年5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秦晴 攝
西班牙國家研究委員會干旱區(qū)研究站與荷蘭皇家藝術科學院生態(tài)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fā)現,食蟲鳥類會被受到蝴蝶(鱗翅目)毛蟲攻擊的樹木及其反應機制吸引。
據阿根廷《21世紀趨勢》周刊網站10月13日報道,研究負責人、干旱區(qū)研究站研究員路易莎·阿莫·德帕斯表示:“受到毛蟲攻擊后,植物會做出防御性反應,包括釋放一種能夠幫助掠食性鳥類找到獵物的揮發(fā)性化合物。”雖然鳥類是昆蟲的主要捕食者之一,但此前僅對掠食性節(jié)肢動物的這種現象進行過研究,沒有研究過鳥類。
為了了解其機制,科學家通過大山雀進行了多次實驗。他們讓大山雀在一棵被毛蟲感染的樹和一棵沒有感染的樹之間進行選擇,同時去除毛蟲釋放的任何化學物質,確保鳥兒是被樹木釋放的化學信號而不是蟲子釋放的任何信號吸引。
德帕斯指出:“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大山雀能夠辨別被毛蟲感染和沒有被感染的樹木。我們發(fā)現鳥兒首先會造訪受感染的樹,而且造訪次數要多于沒有毛蟲的樹。”
報道指出,即使在實驗前除去毛蟲和被毛蟲破壞的葉片,鳥兒也會被受到感染的樹吸引,這表明鳥兒收到了樹木發(fā)出的信號。樹木是否受到感染,差別不僅在于是否會釋放揮發(fā)性化合物,其葉片色澤也不一樣。鳥兒在區(qū)分樹木時可能既使用了視覺,也使用了嗅覺。
科學家們隨后進行了第二項實驗,以了解鳥兒利用的是哪種信號。他們分別向大山雀提供單一信號,結果發(fā)現鳥兒僅憑嗅覺可以識別被感染的樹,僅憑視覺則不能。也就是說,鳥兒可以通過植物釋放的化合物的差異嗅出哪棵樹受到了感染。
德帕斯表示,這對植物是有好處的,因為鳥類是昆蟲的主要捕食者之一,能夠幫助它們免受蟲害。從鳥類的角度看,能夠利用受感染植物釋放的化學信號獲知附近的食物信息也是有好處的,這在鳥兒不但要自己覓食還要為幼鳥尋找食物的時期尤為重要。
德帕斯說,考慮到食蟲鳥類比掠食性節(jié)肢動物的捕食率高很多,證明前者具有利用植物化學信號的習性非常重要。此外,這也表明有必要在控制蟲害時考慮食蟲鳥類。
編輯:zhimin
相關閱讀
英研究人員首次在植物中發(fā)現稀有礦物
近日,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國際上首次發(fā)現一些虎耳草屬(Saxifraga)高山植物的葉片可以產生稀有礦物球霰石,相關研究結果發(fā)表在《植物志》上。【詳細】
生動綠意場景:家庭微景觀設計
一株綠色植物能為家居注入新鮮的氣息,而現在的綠色植物景觀設計也愈發(fā)新奇多樣,在玻璃花瓶/花盆之中,什么樣的微型景觀都有可能出現。9款家庭微景觀設計,為家搭建一處生動的綠意場景。【詳細】
植物與水的搭配讓景觀充滿詩情畫意
在園林景觀設計中,水景不外乎動景和靜景。一方靜水搭配靈動叢生的植物,便多了幾分令人愉悅的生機。【詳細】
湖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今天,從國家林業(yè)局傳來喜訊,祁陽縣創(chuàng)建太白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通過評審,這意味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