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觀光游漸冷 "活化"成景區(qū)轉型出路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這10個字最近引發(fā)了網(wǎng)絡熱評,有網(wǎng)友稱這是“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辭職去旅游的話題,也再一次引發(fā)全民熱議。旅游,儼然從生活的調劑品,轉變成了許多年輕人的生活“必需品”,甚至生活目標。
浙江杭州是一座旅游城市,有著著名景區(qū)西湖,在國際上也享有一定的知名度。詩人白居易曾以“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來表達對西湖的贊美,對杭州的不舍。
而今,傳統(tǒng)的西湖美景卻越來越難以俘獲年輕人的“芳心”。這也是當下中國,與西湖相似的傳統(tǒng)景區(qū),碰到的共性問題。
在這個年輕人逐漸成為旅游市場重要力量的時代,有著山水美景和深厚歷史人文積淀的西湖,拿什么與年輕人“談一場戀愛”?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杭州市旅游委員會主任李虹。
一日游漸冷 觀光團大勢將去
江南憶,最憶是杭州。杭州,最為著名的當屬西湖。
西湖是中國大陸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qū),也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每逢節(jié)假日,來自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游客便蜂擁而至,此時,斷橋邊游客摩肩接踵的“盛狀”,時常會登上熱門話題。
這種“盛狀”與杭州的“還湖于民”密不可分。
2002年,杭州啟動了西湖綜合保護工程,許下了“還湖于民”的諾言,免收門票。這不僅貫通了西湖沿岸,還逐步放開西湖沿線周邊的公園、景點、博物館,打破了“圍墻”。
從那時起,西湖邊擴音器傳來的講解聲就一浪高過一浪。同時,也帶動了整個杭州的旅游。
據(jù)杭州市統(tǒng)計局公布的《2014年杭州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公報》顯示,2014年,杭州全年旅游總收入達到1886.33億元,比上年增長17.6%,接待入境旅游者326.13萬人次,增長3.2%,接待國內游客10606.43萬人次,增長12.7%。
然而,游客人數(shù)的逐年增加,卻并未讓西湖的美譽度呈正比上升,尤其在許多年輕游客中,西湖似乎并不那么“好玩”。
西安網(wǎng)友“杏林春暖花并蒂”,就在游覽西湖后發(fā)微博稱“到西湖游玩,人很多,景色看起來很一般,不開森(不開心)。”
十多年前,旅行社組團的“西湖一日游”是很多游客的首選。“上車睡覺,下車拍照”,走馬觀花式的觀光游是當時許多人對旅游的普遍認知。
“當時,杭州主要推薦的景點集中在西湖周邊,游客也習慣快節(jié)奏的游覽模式。”杭州市旅游委員會行業(yè)管理處一位負責人回憶道。
“如今的‘西湖一日游’、‘華東五省一市’這些傳統(tǒng)線路的游客群體,年齡層次偏高,年齡在大多在50~70歲之間。”浙江省中國旅行社國內總部副總經理陳堅介紹。
傳統(tǒng)的旅行方式,已然難以被“年輕一代”接受,旅行團的模式也逐漸被年輕的消費群體邊緣化。
這種邊緣化也體現(xiàn)在景區(qū)套票的銷售上。杭州市旅行社協(xié)會一日游分會秘書長章水龍告訴記者,早期,在協(xié)會注冊過的旅行社,每年購買“西湖一日游”套票能達到四五十萬張,這幾年銳減,僅僅是過去的一半。
50后、60后漸漸老去,旅行觀光團的消費群體也在收縮,如何吸引年輕人到杭州來、如何推出讓年輕人喜愛的旅游產品、如何讓來到杭州的年輕人愛上杭州……一連串的疑問在提醒著李虹,也困擾著旅游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們。
編輯:daiy
相關閱讀
杭州倡議成立中國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產業(yè)聯(lián)盟
今年2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運河森林公園視察時提出,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后來又專門就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重要批示,要切實把大運河保護好、傳承好和利用好。【詳細】
杭州音樂噴泉,美輪美奐讓人驚艷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之美,除了有優(yōu)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還有人工設計的音樂噴泉之美。【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