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屆人大第十七次會議即將舉行 國家公園法等多項立法有看點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將于9月8日至12日在北京舉行。
進一步體現國家公園全民公益性、完善生態環境監測制度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完善網絡在線仲裁制度……在9月5日舉行的記者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發言人黃海華就本次會議擬審議的法律案相關情況進行了介紹。
國家公園法草案三審稿進一步體現國家公園全民公益性
2024年9月和12月,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對國家公園法草案進行了兩次審議。
黃海華介紹,在草案二審稿基礎上,草案三審稿堅持生態優先、從嚴保護,將“建設生態文明”作為立法目的,明確國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充實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內容。同時,草案還增加國家公園自然生態和文化遺產協同保護的規定,完善國家公園管理措施。
“草案三審稿進一步體現國家公園全民公益性。”黃海華介紹,草案三審稿中,鼓勵和支持公眾參與國家公園保護,開展多種形式的自然和生態環境保護教育;要求地方人民政府與國家公園管理機構共同保護國家公園周邊自然資源,合理建設周邊社區。
生態環境法典總則編草案二審稿完善立法目的等內容
2025年4月,生態環境法典草案首次亮相。4月30日至6月13日,生態環境法典草案在公開征求意見期間,共收到3154人次提出的11176條意見。本次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上,將對生態環境法典總則編、生態保護編和綠色低碳發展編草案二審稿進行審議。
黃海華介紹,生態環境法典總則編草案二審稿將完善立法目的、生態環境的定義等基本規定,充實完善生態環保督察、司法保障的內容,并將完善生態環境監測制度和生態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等內容。生態環境法典生態保護編草案二審稿對城鄉綠化提出健康、安全、宜居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水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的規定,明確在自然保護區內可以實行季節性差別管控措施。
“法典是新時代鮮明的法治標志,必須回應時代需求、體現時代特色。”黃海華表示,生態環境法典中綠色低碳發展獨立成編,聚焦與生態環境保護密切相關的綠色低碳發展重要環節和重要領域,就發展循環經濟、能源節約與綠色低碳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作出規定,更加全面、完整回應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的內在要求,體現了法典的時代性、前瞻性。綠色低碳發展編草案二審稿將完善綠色低碳發展的一般規定,增加鼓勵再生材料推廣應用、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內容,明確國家建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強化數據質量管理等。
此外,記者會還介紹了國家發展規劃法草案、原子能法草案、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對法草案、法治宣傳教育法草案、監獄法修訂草案等相關情況。
(風景園林網摘編)
編輯:liqing
相關閱讀
經濟日報:把城市更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
7月底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落實好中央城市工作會議精神,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城市更新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綜合性、系統性戰略行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長倪虹表示,建設現代化人民城市,必須把城市更新擺在更加突出位置【詳細】
公園正悄然打開城市新生活方式
當城市的天際線不斷被摩天大樓重塑,當生活的節奏被數字與效率所驅動,我們是否曾停下腳步,思考何為理想的城市生活?公園,這一片片鑲嵌于城市中的綠色瑰寶,正悄然成為解鎖城市新生活方式的關鍵【詳細】
2025世界設計之都大會9月下旬在上海舉行
由上海市政府主辦、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主辦的2025世界設計之都大會(WDCC2025)定于9月25日至28日在滬舉行。除了主會場設在黃浦區之外,大會還在全市各區及海外多地舉辦聯動活動【詳細】
拓展公園消費新場景 深圳老公園有了新玩法
這樣的場景不在商場,不在景區,而是在深圳國際園林花卉博覽園(以下簡稱“園博園”)。近日,深圳公園商業探索再邁出重要一步,開園21年的老公園——園博園煥新,迎來“五店齊開”,與園內的一座座園林庭院相得益彰。這批新業態在帶來游園新玩法的同時,拓展出公園消費新場景【詳細】